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招生代码为:E056。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代码为:02、录取最低分为471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代码为:10、录取最低分为457分,工业设计专业代码为:07、录取最低分为455分,供用电技术专业代码为:03、录取最低分为460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为:01、录取最低分为455分,对于2025年有意报考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山东考生来说,了解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代码和专业代码是志愿填报的第一步。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最低分 |
---|---|---|---|---|
E056 | 综合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13 | 456 |
E056 | 综合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08 | 451 |
E056 | 综合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10 | 457 |
E056 | 综合 | 现代通信技术 | 15 | 453 |
E056 | 综合 | 金融科技应用 | 21 | 467 |
E056 | 综合 | 工业设计 | 07 | 455 |
E056 | 综合 | 软件技术 | 14 | 464 |
E056 | 综合 | 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 | 18 | 457 |
E056 | 综合 | 数字媒体技术 | 20 | 468 |
E056 | 综合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02 | 471 |
E056 | 综合 | 智能控制技术 | 04 | 453 |
E056 | 综合 | 供用电技术 | 03 | 460 |
E056 | 综合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01 | 455 |
E056 | 综合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05 | 453 |
E056 | 综合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09 | 448 |
E056 | 综合 | 移动商务 | 16 | 442 |
及时关注补录和调剂信息:如未被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首选专业录取,可及时关注学校的补录和调剂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加调剂,增加进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机会。
合理规划志愿顺序:根据“冲、稳、保”的志愿填报策略,合理安排志愿顺序。将自己心仪且录取概率相对较高的专业放在前面冲一冲,选择录取概率相对稳定的志愿填在中间,最后用录取概率较大的志愿来保底,以提高整体录取的满意度。
提前关注政策变化:2025年招生代码及专业计划可能调整,建议考生在2025年6月重点关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招生网和山东教育考试院公告,及时获取最新数据。
关注特殊类型招生:对于符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条件的考生,可积极关注相关招生简章和报名要求,把握这些机会,增加被录取的可能性。
留意体检和外语要求:注意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和外语语种要求,如医学类专业对色盲、色弱有限制,非外语类专业主要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等,避免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6年4月,经省、市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市属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坐落于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校在职教职工近400人,在校生一万余人。
学校现开设十个专业类22个专业,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艺术设计、通信、物联网、会计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两个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群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入选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移动商务专业为首家与南京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嵌入式联合培养Google跨境电商的高职专业。2015年,为顺应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学校设立了智能制造学院,重点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工业设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7个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现已建成“3D打印(增材制造)中心”、“数字化工厂”、“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南京机电莱尼机器人学院”、“海尔智能家居”、“ICT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等6个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获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11个“1+X”证书试点。2018年,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获批“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学校已和中科院南京煜宸激光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南京神舟航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暨中国航天3D打印研究中心、航天智能制造南京创新中心、南京特斯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翔集团等四家单位签订了“双创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以“1+N”(平台+课程、项目、队伍、市场推广等)的合作模式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力求在深度合作中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校企携手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2gaosan.com 【爱高三】皖ICP备18021724号-6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