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一、选择题∶本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封建过程中,诸侯还受封有一定的人民。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血缘认同B.加强中央集权C.实现氏族平等D. 维护社会稳定
2.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班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非分封下的爵位王离、赵亥等,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这说明秦代
A.分封制依然残存 B.实行武人政治C.官员选拔程序严格 D.中央官制未成形
3.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A.保证了权力集中 B.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C. 有利于防止吏治腐败 D.避免了裙带关系
4.明初以前,六部均隶属于丞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且在内阁之上。但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掌握票拟权的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为内阁所侵。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拥有票拟权后,其职能与中书省相同
B.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
C.内阁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央一级行政决策机构
D. 内阁与六部职权界限不清,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5. 据《广东军务记》载∶"十一日,(三元里)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逆夷各孤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这反映了
A.列强侵略战争必然失败B.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
C.民众自发进行抗英斗争D.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太平天国在考试制度上.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考试的题目"不本四书、五经"。考试的录取标准较宽,录取名额也多。此考试制度
A.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B.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C.否定了三纲五常观念D.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
7.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北京,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联署。这反映出
A.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增强B.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共识
C. 学习西方进入思想层面D.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8.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此不独中国之商人然也.即外国商业亦甚望贸易之国处于平静之地位,安居乐业,勿复惊扰。且商业凋零,则人民均受其影响,故彼等之反对亦有不得已之苦衷。"这反映了
A. 民主革命进程阻力较大B. 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
C.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9.右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一些阶层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统计表(整理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
A. 辛亥革命成功的有力推动B. 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C.国民大革命高潮到来的结果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0."它是在中国革命转人低潮的形势下,在战略上把向敌人政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展开进攻和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暂时退却两者结合起来的范例。"该范例
A. 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确立B.有利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D.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11.1940年代初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如绥德县,今陕西榆林辖内)保证地主土地所有权和债主的债权……政府对租佃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这一规定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B.主要是为了获得农民的支持
C.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 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12.1946—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及其军队之间的战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国民党则称其为"乱史"。这表明
A. 分析者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认识C. 历史行为正当性取决于是否成功
B.历史事实要通过历史解释来呈现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可以确认历史事实
13."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C. 为之后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确立
14.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1962年开始,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通"三趟快车",把货物从内地不同省市经深圳运抵香港和澳门,保证港澳市场蔬菜、鱼、肉等农副产品供应稳定,这一政策长期实行,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说明
A. 港澳地区与内地经济联系十分紧密B. 港澳发展有赖于内地的强有力支持
C."一国两制"得到港澳同胞的认可D.港澳成为内地对外贸易的窗口
15.乔治·威尔斯的《全球通史》记载∶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来袭,全希腊人都投人抵抗。以希腊贫穷的公民为主体的陆海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胜利。这反映了
A. 公民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较强B.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推动
C.古希腊的公民主体意识较强D.城邦体制具有制度优越性
16.有学者认为,万民法可以被定义为∶"罗马人与古代文明民族共有的或在同他们的关系中逐渐创立的规范总和。"由此可知,罗马法的意义是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政权B. 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
C. 消除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D.为后世法律奠定基础
17.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材料说明英国
A. 立法权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行政权B.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者
C. 下院制约了上院行使某些权力D.首相是国家大权的掌握者
18.有学者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当联邦制宪会议—— 被责成'使联邦宪法更适合于处理联邦之紧急事务'—— 于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时,联邦主义运动的领袖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每个人都承认邦联的权力尚不足够,因此必须加强;但在另一方面,当时的主要关注点仍是限制邦联政府的权力"。该学者意在表达
A. 邦联制使美国面临政治体制危机B."制约与平衡"原则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
C. 制宪会议激化了美国的国内矛盾D.美国宪法须协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19.1878年,德嘻威廉一世连续遭到暗杀。愤怒的伸斯发解散帝国议会,重新选出一批新议员,通过了反社会主义法,禁止社会主义者的一切集会、组织,结社以及各种报刊,也不得接受任何募款指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德国
A.政治体制具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B. 行政机构控制 立法机构
C. 代议制民主政体的阶级本性D.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潮
20. 巴黎公社"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都交由普选出来的人担任,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这一规定说明巴黎公社
A. 践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B. 突出体现民主这一特点
C. 真正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 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专政
21.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士兵、水兵和工人同志们,我很荣幸向你们所代表的胜利的革命致敬,你们——全世界无产阶级军队的先锋队致敬。现在,人民把武器对准剥削者——资产者的时刻到来了。"这里的"胜利的革命"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B. 使俄国出现两大政权并存的局面
C.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D. 确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地位
22.二战结束后,美国一方面向日本开放庞大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阻止日本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美国此举旨在
A. 控制日本以服务于意识形态对立B. 遏制日本经济确保其经济优势地位
C. 组建美日联盟阻碍中国经济发展D. 挑拨中日关系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
23.1971年尼克松在演讲中说道"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这反映出
A. 美苏争霸的终结B.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C. 全球化趋势加强D.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24.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两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东欧)政权的合法性"。该学者旨在说明部分西方媒体
A. 促进了西方和东欧的文化交流B.推动了东欧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C. 展示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和生活D. 充当了文化渗透与斗争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题 12 分,第26题1分,第 27题 12分,第28题15 分,共计 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两幅图中的制度分别是什么?请评价这两种制度。(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制度的变与不变。(6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必然性。(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岀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岀了怎样的外交原则,简述这以及原则实施的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认识。(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童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普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英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来旦、陈晓率《在传統与变革之间----英国丈化模式溯源》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材料中蕴含了国家政治建设的诸多启示,请任选其中一种启示,自拟论题,结合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8.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的背景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6分)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2gaosan.com 【爱高三】皖ICP备18021724号-6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