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童年》主要描绘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从三岁至十岁的童年时光,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底层民众的生活图景。书中深刻反映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知,以及他对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与热切的希望。
阿廖沙在三岁时失去了父亲,随后被母亲瓦尔瓦拉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位于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曾做过纤夫,后来经营染坊,成为小业主。然而,当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家业已显衰败,外祖父也因此变得愈发专横与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争夺家产和侵吞母亲的嫁妆频繁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中,阿廖沙目睹了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与隔阂,甚至连孩子们也未能幸免于这种氛围的侵蚀。初到外祖父家,阿廖沙便对外祖父心生畏惧,感受到他眼中的敌意。一次,因好奇和表哥的怂恿,阿廖沙将一块白桌布染成蓝色,结果遭到外祖父的狠打,并因此大病一场。此后,阿廖沙开始以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的屈辱与痛苦,他都难以忍受。最终,母亲因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离他而去,离开了这个家。
然而,在这个污浊的环境中,也存在着另一种人与另一种生活。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他们为阿廖沙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节日之夜,雅科夫的吉他声动人心弦,小茨冈的民间舞更是洋溢着青春活力。这一切让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夹杂着忧愁。其中,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最为深远。她善良公正,热爱生活,坚信善终将战胜恶。她讲述的民间故事充满对穷人和弱者的同情,歌颂正义与光明。她所信仰的上帝慈爱善良,与人为善,与外祖父所信仰的上帝截然不同,后者冷漠无情,总是寻找人的罪恶并加以惩罚。
后来,外祖父搬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好事情”,他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杰出人物,给阿廖沙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个房客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性让阿廖沙感到反感。
一天早晨,母亲突然回来,但她的变化让阿廖沙心痛不已。起初,她教阿廖沙读书识字,但生活的磨难让她逐渐变得心不在焉,经常发脾气,愁眉苦脸。母亲再婚后,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兴趣,他试图避开大人,过一个人的生活。经过一个夏天的思考,他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她经常遭受后父的殴打。贫困和疾病侵蚀了她的美丽,心境不佳的她对阿廖沙也时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遭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他的心中,“爱”的情感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取代。由于与后父不合,阿廖沙回到外祖父家,此时外祖父已破产,他们的生活愈发困苦。为了生计,阿廖沙放学后与邻居孩子们一起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然而,这也招来了学校的非议。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三年级学业后,便永远离开了学校课堂。
此后不久,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他埋葬了母亲后,便踏上了前往“人间”谋生的道路。
玛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是前苏联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1868年3月16日,他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以及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高尔基的文学创作始于浪漫主义,其作品中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他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们对自己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余两部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3.武松的主要事迹
4.童年主要内容
2025甘肃物化生424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2gaosan.com 【爱高三】皖ICP备18021724号-6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