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文采斐然的纪实文学佳品。2020年4月,该书被纳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以下是对这部名著各章节的简要概述,值得收藏!
第一章概述
在“探寻红色中国”中,作者表达了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心,踏上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之旅,旨在揭开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和共产党的神秘面纱。同时,阐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抗日协议的原因及过程。
第二章概述
“去红都的道路”讲述了作者前往红区途中被白匪追赶的经历,以及国民党通过“民团”组织对地方进行统治和镇压的政策。此外,还介绍了周恩来和贺龙的生平及他们的独特魅力,并讲述了众多年轻红军战士因受剥削和压迫而加入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概述
在保安,作者描绘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他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幽默、精明且精力充沛,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讨论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反帝反封,以及红军大学的课程和红军剧社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概述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历程、思想转变以及他如何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概述
在“长征”一章中,作者详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特别是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穿越大草原等英勇事迹。
第六章概述
“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经过,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苏维埃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货币等方面的政策。
第七章概述
在“去前线的路上”,作者描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支持,苏区工业的繁荣景象,以及苏区工人所展现出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概述
“同红军在一起”一章中,作者深入红军内部,了解到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精良且政治觉悟高,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他们铁一般的军队。同时,讲述了司令员彭德怀因悲惨的童年经历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此外,还探讨了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以及红军战士丰富健康的生活。
第九章概述
在“同红军在一起(续)”中,作者讲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经历,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阐述了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概述
“战争与和平”一章中,作者描绘了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且努力学习,他们代表着中国的希望。同时,讲述了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的杰出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概述
在“回到保安”中,作者描述了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探讨了俄国对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在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概述
“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录了“西安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其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同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首次采访记录,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该书不仅记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评价。因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和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该书已成为全球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1—1972.2.15)是美国著名记者。1928年来到中国,曾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同时担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首位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担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他前往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访华,并与毛泽东主席会面。
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2gaosan.com 【爱高三】皖ICP备18021724号-6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