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三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均田制以及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府兵制瓦解,造成中央集权衰弱,方镇势力日强,形成了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当时京师的兵力,不到边镇的1/6,军镇节度使总揽了地方的军、民、财权等各项大权,具备了割据的客观条件。安史之乱相关内容接着往下看吧。
(1)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均田制以及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府兵制瓦解,造成中央集权衰弱,方镇势力日强,形成了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当时京师的兵力,不到边镇的1/6,军镇节度使总揽了地方的军、民、财权等各项大权,具备了割据的客观条件。
(2)安禄山为人狡诈,善于奉迎,自结识杨贵妃后,逐渐取得玄宗的信任,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超过15万。为他叛乱提供了条件和实力。此外,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直接矛盾冲突,也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导火线。
(3)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与政治黑暗。唐玄宗统治后期,由锐意改革转向志得意满,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陶醉在歌舞升平之中,先后任用奸诈的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统治混乱,激化了社会矛盾,给安史之乱造成了可乘之机。
1、从政治上看,叛乱是不得人心的,绝大多数人是拥护李唐王朝的,叛军不但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反而纵容胡人到内地屠杀汉人。因为,安史的叛军主要是边知防军,安禄山和史思明以及很多很多将领都是胡人。
2、安史内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安史之间彼此不信任,安史两家父子相残,内部没有很强的凝聚力。
3、在军事上没有绝对优势,安史叛军虽然席卷很快席卷中原,但西北、西南、东南、华南都在唐朝手中,特别是张巡守住睢阳(今河南商丘),遮蔽江淮,保障了唐军主要的财税之源。
1、导致藩镇数量激增
当时唐室为了早日结束战事,不惜招抚安史降将如李怀仙、田承嗣等,大肆分封为节度使、观察使,允许其保留所据地区与兵力,于是藩镇数量激增,全国各地均置节度使。而安史叛将的旧有军力得以维持,因此便割据一方,控制了地方的政务。使唐帝国陷入分裂的状态。
2、促使长安、洛阳的衰落与中国政治重心的转移。
自秦汉以来,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一带均为政治上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自安史之乱后,因战乱持续而残破不堪。故五代之中只有后唐定都洛阳,其他四朝乃至北宋以后的各个皇朝均不再定都于长安或者洛阳。
3、唐朝声威至此沦落
唐室为了平乱而向外族回纥、大食借兵,回纥自恃平乱有功,也屡屡向唐室勒索威逼财帛,连年的侵扰边境,唐朝声威至此沦落,天可汗制度无法维持。原本隶属于唐朝的西域地区更是在之后三十五年时间内陆续被吐蕃和回纥所完全占领,结果导致陆上丝路逐渐断绝,而南方的海上丝路则逐渐取代。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2gaosan.com 【爱高三】皖ICP备18021724号-6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